{{ $t('FEZ001') }}dep301
{{ $t('FEZ002') }}教務處|
「絃樂與絃樂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研究生學術論文發表會」
企 劃 書
一、 名稱:「絃樂與絃樂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研究生學術論文發表會」
二、 主辦: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
三、 時間:
四、 地點:中國文化大學大新館地下一樓102圓形演講廳
五、 舉辦主旨:
(一) 為提升國內絃樂音樂之教學策略與評賞能力,同時增加了研究生論文發表,希望能提供國內學者、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及相關愛好音樂之人士專業領域的研究及彼此經驗之交流分享,同時藉由絃樂音樂教學策略之探討,提升國人對絃樂音樂藝術之素養涵養並提供絃樂文化之新視野。
(二) 本次學術研討會活動,促使國人得以彼此觀摩,拓展國際絃樂教學之嶄新視野,使能充分掌握世界絃樂教學發展脈動,養成以國際性宏觀,做全方位之研究與學習,開拓絃樂國際音樂教育文化新視野。
六、 預期成效:
1.透過學術性研討,在參與者彼此就絃樂學術面與實務面議題做深入研究討論後,能有效促進參與者深化理論學習與強化絃樂演奏技巧,成效顯著。
2.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國際級著名絃樂家參與,在研討會部分所研討之範疇廣泛,涵蓋多元化議題,藉此能有效增進國際絃樂音樂文化交流,並得以增進國人絃樂詮釋技法以及聆賞水平之提昇。
七、 審稿相關規定及辦法:
本次研討會審稿採匿名審查制度,以確保公平、公正之原則。過程除稿件格式審查由編輯委員校閱外,另由本所聘請校內、外絃樂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擔任審查工作。
八、 議程(如下頁)
第一場 09:10-10:30 |
論 文 題 目 |
發 表 人 |
主 持 人 |
整合性教學法研究 Teaching the Whole Person: An Integrated Approach |
Bai Chi Chen陳白綺 美國琵琶蒂音樂院大提琴教師 |
萬 靜 伶 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
|
第二場 10:40-12:00 |
論 文 題 目 |
發 表 人 |
主 持 人/翻 譯 人 |
16-17 世紀弓法研究 Violin bowing according to 16th, 17th and some 18th-century evidence in violin and general music treatises: a close look at Michel Pignolet de Monteclair's Methode facile pour apprendre a Jouer le Violon (1711)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bowings for general bowing techniques. |
Susanne Scholz 奧地利格拉茨音樂院古樂系主任 |
謝 宜 君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 |
|
第三場 13:30-13:45 |
論 文 題 目 |
發 表 人 |
主 持 人 |
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原版與費次哈根版之版本比較與探討 |
邱 怡 潔 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 西洋音樂組碩士班研究生 |
黃 少 亭 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
|
第四場 13:45-14:00 |
論 文 題 目 |
發 表 人 |
主 持 人 |
試論─巴洛克大提琴演奏與詮釋以巴赫《第二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為例 |
陳 逸 安 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 西洋音樂組碩士班研究生 |
黃 少 亭 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
|
第五場 14:10-15:00 |
論 文 題 目 |
發 表 人 |
主 持 人 |
如何克服緊張與展現舞台完美演出 |
洪 千 貴 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
傅 瑋 亭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助理教授 |
|
第六場 15:10-16:00 |
論 文 題 目 |
發 表 人 |
主 持 人 |
小提琴演奏藝術─演奏與教學經驗分享 |
王 逸 超 輔仁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
趙 恆 振 國立嘉義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
|
第七場 16:10-17:00 |
論 文 題 目 |
發 表 人 |
主 持 人 |
Authenticity─ some thoughts on the violin playing |
彭 廣 林 東吳大學音 |
洪 千 貴 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
{{ $t('FEZ003') }}2010-04-14
{{ $t('FEZ014') }}2010-04-25|
{{ $t('FEZ005')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