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1') }}dep401
{{ $t('FEZ002') }}學務處|
腹瀉病例數呈現上升趨勢,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
資料來源: 疾病管制局
臺灣地區近幾週腹瀉病例數皆現上升趨勢,且高於去年同期,為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勤洗手、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若身體不適,就醫後宜請假在家休息。
依該局定點醫師監測資料顯示去(96)年入秋以來(自第36週起)已連續五週(3.17、3.34、3.35、3.15、3.29)高於歷(92-94)年同期,多位定點醫師反映疑似輪狀病毒(Rota virus)、諾瓦克病毒(Norovirus)等感染導致胃腸炎;另本(96)學年度開學後,學校傳染病監測資料亦顯示國小學童腹瀉罹病率已連續二週(0.050%、0.051%)高於警戒值(0.049%)。
此外,去年9月迄今,該局已連續五週接獲11件腹瀉群聚事件,分別發生於醫院病房、護理之家、老人之家、榮民之家、身心障礙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其中7件檢驗結果證實類諾瓦克病毒(Norovirus)感染,2件未棌糞便檢體,2件檢驗中;依該局症狀系統腹瀉監測資料顯示去年入秋以來,由糞便檢體檢出類諾瓦克病毒之陽性率約為45%。
類諾瓦克病毒感染,是一種病毒性腸胃道感染,容易在秋冬流行;主要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痙攣與發燒等,病毒能夠長時間存活在糞便或嘔吐物中,處理不當除了污染環境及相關設施外,在人口密集機構容易引起大規模感染。該局呼籲民眾、各級醫院、學校及人口密集機構等,於流行期間應加強嘔吐和腹瀉等相關症狀之監視,遇有疑似個案除立即延醫治療外,並請加強通報和相關感控措施(學校教官室或學務處健康中心、衛生組),以防範類似疾病發生。
PS:以下檢附病毒性腸胃炎衛教知訊。
病毒性腸胃炎
ㄧ、認識疾病
(一)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option )
可以引起腸胃炎的致病原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為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而杯狀病毒(Calicivirus)、星狀病毒(Astrovirus)以及腺病毒(Adenovirus)40和41型也可能致病。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只要適時、適切的補充流質,病人多會自然康復少有後遺症發生。但對於嬰幼兒、身心障礙者或是有生理障礙的老人,一旦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由於這些人缺乏足夠的自我照顧能力,可能因體液流失而導致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死亡等嚴重症狀。
(二)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1.諾羅病毒Norovirus
2.輪狀病毒Rotavirus
(三)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1.諾羅病毒:
(1)廣泛分布全球,近期於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均有規模不等之疫情發生。
(2)美國CDC評估每年約2300萬人次因感染諾羅病毒而造成腸胃炎,其中有50%是經由食物傳播。從1997至2000年之間,有232次聚集事件,57%經由食物傳播、16%為人傳人、3%藉由被病毒污染的水傳播以及23%原因不明。最易發生的場所包括飯店(36%)、照護中心(23%)、學校(13%)和輪船(10%)。
(3)諾羅病毒在台灣地區分佈情形:諾羅病毒好發於人口密集機構,如:長期養護之家等等。
2.輪狀病毒國際分佈情形:
依據美國疾病管制局2003年全球統計,顯示已開發國家中小於五歲的小孩大多已經感染過輪狀病毒,我國之流行年齡層分布亦同。
(四)傳染窩(Reservior)
1.諾羅病毒,人是唯一之帶病毒者。
2.輪狀病毒可以感染人之外,牛和靈長類動物也會感染,但為不同型別,動物身上之輪狀病毒並不會傳染人。
(五)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經由與病人的密切接觸(例如: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到或喝到汙染的食物或飲料。
(六)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s)
諾羅病毒一般為24至48小時。
輪狀病毒一般為24至72小時。
(七)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諾羅病毒一般在急性腹瀉停止之後48小時內依舊有傳染性。
輪狀病毒一般在急性發作期8天之內,還具有感染力。
1.飯前和便後應洗手;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以及準備餐點之前也應洗手。
2.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
3.注意居家環境衛生。
4.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
5.目前市面上已有輪狀病毒疫苗,若家有幼兒可諮詢小兒科或家醫科醫師後考慮自費接種。
6.腸胃炎期間飲食應清淡,因為過油或太甜的食物並無法吸收,反易導致腹瀉症狀更加嚴
重,而抗生素的使用對病毒感染並沒有幫助。另需注意勿吃油炸、刺激性飲食(咖啡、茶、
辣椒)及豆奶類,以減少對腸胃刺激及負荷。
(一)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健康照顧:
1.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脫水及電解質不足。
2.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嬰兒、幼兒、兒童或老人,於同一房間遊戲或接觸,在沒有腹瀉、嘔吐之後,這種區隔應該持續至少2天。
3.病患不應為家人準備食物,在沒有症狀之後,還需要暫停2天後,才能幫家人準備食物。
4.建議在家休息,不要去托兒所、上學或上班。
(二)照顧者的注意事項:
1.照顧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之後,應該用肥皂和自來水徹底洗手,保護自己和其他健康的人。
2.清洗及消毒被嘔吐物、排泄物弄髒的床單、衣物和環境週遭,減少病毒的蔓延。
3.清洗嘔吐物或排泄物時:
(1)建議使用口罩。
(2)要戴手套,在脫下和丟掉手套後要洗手。
(3)使用隨用隨丟的紙巾或拭布來清理任何物體,並且把這些紙巾放在垃圾袋,密封後才放在垃圾桶。
(4)用熱水(>
{{ $t('FEZ003') }}2008-04-14
{{ $t('FEZ014') }}2008-04-19|
{{ $t('FEZ005')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