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最常見引起腸胃炎的病毒,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病毒性腸胃炎非因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寄生蟲等其他因素所引起,雖然症狀可能相似,但經由醫師診斷能確定腹瀉是否因病毒或者其它原因所引起。
二、病毒性腸胃炎的症
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水瀉和嘔吐。被感染的人也可能會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1~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10天,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
三、病毒性腸胃炎傳染途徑
病毒性腸胃炎是會傳染的,主要是透過糞口傳播,如經由與病人的密切接觸(例如: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
四、病毒性腸胃炎預防方法
經常洗手可以降低感染的機會,飯前便後及烹調食物前皆應洗手,食物可經由帶有病毒性腸胃炎的食物準備者或處理者所污染,特別是那些經常沒有便後洗手的人。如果生食或食用未煮熟被污染的貝類(如生蠔等),會導致腹瀉;飲用水如被污水污染,也能散播這些病毒。應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儘可能熟食及飲用煮沸的開水。其他方式也可預防進一步的傳播,例如:消毒被污染物體的表面、清洗被污染的衣物、而病患之糞便及嘔吐物應小心處理,清理後也應洗手。
五、病毒性腸胃炎患者的照顧方法
有出現病毒性腸胃炎症狀時應立即就醫,調整飲食及在家隔離休息。
照顧病毒性腸胃炎最重要的原則是補充水份及電解質,避免脫水和電解質的流失。腸胃炎期間飲食應清淡,因為過油或太甜的食物並無法吸收,反易導致腹瀉症狀更加嚴重。病患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嬰幼兒或老人接觸,待腹瀉及嘔吐症狀消失再隔離二天,以免感染,建議病患在家休養,不要去托兒所、上學或上班。